跳到主要内容

第 11 个远离社交媒体的理由

· 阅读需 2 分钟

理由 1-5

理由 6-10

理由 11

直接附上一张截图:

DS-160 (这是美国的签证申请表 DS-160)

现在许多国家的签证都要求申请人向政府报告社交媒体账号。如果隐瞒不报,那就会永远成为一个雷。今后万一被查到,可以成为签证欺诈的证据被永久拒签。如果报告了,不要以为政府不会查——有了 LLM,今后用 AI Agent 自动抓取你自己都不记得了的言论,给你总结一个政治倾向,将是一件例行的公事。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取消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终止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泄露。

注意看 DS-160 的用词

根据「社交媒体」这一栏里的用词,披露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是必须且强制的(Do you have …)。如果不披露,你就有可能触犯签证欺诈的条款(如果美国政府能从你的言论中找出茬来,罪名即成立)。

但是,下一问却是「你是否自愿(wish)披露自己在其他网站和应用上发布的信息?」也就是说,像博客这样的内容,政府只是要求自愿披露。是不是有点意味深长?

很有意思的点子

· 阅读需 1 分钟

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子💡,就想赶紧打开 Mac Book 把它记录下来。

打开电脑,才想起来——之前装到一半的 macFUSE 因为是个系统扩展,macOS 出于安全强迫用户重启三次,而我才重启了两次。于是我又把电脑关了再开。

重启后,我又发现 LibreWolf 启动后无响应,不能打开了。于是用 Safari 下载了一个新版的 LibreWolf 安装好。点击发现 macOS 不让打开,一不小心顺手点了第一个按钮。结果被 Move To Trash。心里一群草泥马奔过……恢复了心情后,再次安装。按 Control 点击打开,选择 Open。清空 Profile 防止再次锁死。终于,我打开了在线 Note 程序。

果然,我把刚才那个很有意思的点子给忘了。

日语敬语语法「~やがれ」

· 阅读需 3 分钟

🤣🤣不行了,今天在火车上看这集「世界奇妙物语」的时候,憋着笑到岔气了!绝对是世奇里数得上号的杰作🤣🤣

看完以后,这辈子肯定忘不了日语里的这个敬语语法「~やがれ」1了哦!

需要日语基础

如果不会日语的话,可以看 Bilibili 上带字幕的版本,但是翻译得完全不到位啊……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完全不懂日文的人就算有字幕看的话,可能也不容易笑出来吧?这正是这部片子的主旨:语言的价值观是人为的、相对的。


整部短片都是让人笑痛肚子的台词,但是配乐却是十足的恐怖片风格。不过想想如果我一觉睡醒发现周围的中文全变了,真的挺恐怖的😂

这个短片里的「敬语」部分,居然被编入了某个大学的日语课程里!全剧剧情脚本可以在这里下载,你能填上「敬语」部分的空白吗?😅这里有参考答案。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本课词汇表
  • 耳の穴をかっぽじってよーく聞きやがれ:耳朵挖干净了好好听着
  • かしやがって:(那张狗嘴)说
  • チャンチャラ笑う:笑掉大牙
  • 頓痴気とんちき:弱智
  • ボロ(傘):破(伞)
  • 蹴つまづいてすっ転ぶな:别踢到坑绊倒摔个底朝天
  • 目が節穴ふしあな:竹竿眼
  • 💩くそれ:狗屎王八蛋
  • さっさとせやがれ:赶紧给我滚
  • 雁首がんくびそろえやがって:这么多脖子凑在一起
  • ドタマ打って、くたばっちまった:撞到了脑袋瓜子,就嗝屁了
  • 愚図ぐずども:一群废物
  • ボヤボヤ:迷迷糊糊、拖拖拉拉
  • 暇人ひまじんども:一帮闲人
  • 頓馬トンマめ:饭桶
  • おかちめんこ:丑八怪、恐龙
  • 唐変木とうへんぼく:榆木疙瘩
  • くされ(意見):破烂意见
  • 茄子なす:傻瓜

Footnotes

  1. 敬语个屁嘞~这是日语里的粗话,意思和中文骂人话里的「给我~」差不多(例如「给我滚」)

Dirty Loops 音乐会

· 阅读需 6 分钟

去年 4 月的时候,Dirty Loops 乐团北美巡演来到了芝加哥。因为实在太喜欢他们了,在找不到人作伴的情况下,我还是一个人买了一张 VIP 票。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买票去看电声乐队的演出。虽然我整体上对电声乐队的音乐毫不反感,但是去听现场音乐会总感觉全是不良少年……(极品书呆子思维)

多图预警

House of Blue (演出在芝加哥很有爵士气氛的酒吧音乐厅 House of Blues)

音乐会必备

去听现场电声音乐会,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

音乐会耳塞会均匀降低全频谱的音量,而普通耳塞会过度削弱高频部分。(其实我觉得有点过度营销,实际上高频部分肯定是有损失的。但是为了听力健康还是值得的!)

由于我不知道这件事,音乐会之后耳朵听见的所有声音,自带破音效果器,睡了一晚上才恢复。

VIP 体验

音乐会的票价真的很便宜。普通票只有 40 美元,能够参与试音、提前买 merch、还能有跟他们互动的 VIP 体验票一张大约 130 美元。

参加 VIP 体验的大概有三四十人的样子。我跟旁边一个带着一个大钹片来的哥们儿聊了几句。他白天程序员,晚上参加正儿八经的乐团,还时不时出国演出的那种,是个妥妥的半职业音乐人。他是从邻州开车 6 个小时赶来听音乐会,半夜还要赶回去第二天好去上班!

生平第一次去乐队的音乐会,连基本流程都不清楚,更别提 VIP 体验大概是什么样了。结果是我买完了 merch 就走开,完全不知道买东西的时候就是互动的机会,啊~!还好经工作人员提醒,才没有错过合影的机会!

Photo (跟活人见面啦,又激动又魔幻!)

T-shirt (入手了谜之可爱动物的签名衫。后来才知道这是新专辑的吉祥物 Beagle。不过到现在还在后悔没有买黑胶唱片~😭)

音乐会开场

Dirty Loops 并不算是一个顶流的知名乐团,所以到很后来票都没有卖完。我是在开演前一个月才知道他们会来家门口演出,居然还买到了 VIP 票。不过入场以后才发现,来的人还是非常多,基本满场了~

Crowd (原本因为第一次害羞,想花大价钱买二楼 balcony 坐票的。幸亏没有买!现场乐团演出,一定是要在前面站着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啊!)

Backdrop (谜之舞台背景 My Little Pony?舞台上边的建筑装饰格调好高啊~)

音乐会菜鸟原以为时间一到,Dirty Loops 就开始表演了。其实一开始会先有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小乐队来「开场(opener)」。给这次音乐会开场的乐队叫 m.e.h.,主唱是一个很有范儿的黑美眉,声线很好。水平虽然的确 meh,但是台下给予了非常热情的支持和鼓励!(给 Dirty Loops 开场的压力应该很大吧,原因后叙~)

m.e.h. (不巧的是,开场的时候音响系统一直坏掉,主唱使了很多劲儿圆场,台下也有很多的鼓励和支持。气氛非常棒!)

正式演出开始!

音乐会从晚上 7 点开始,到了晚上 9 点,终于轮到 Dirty Loops 登台了!

虽然响起的是早就熟悉的音乐,但一直在视频里看见的 2D 乐团变成了 3D 在台上走在走去,激情演出,这种真人现场版与流媒体的体验好像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宇宙!

C (能根据我穿的衣服找到我在哪里吗?——就在全场最前排最正中的位置!第一次参加的音乐会居然就是一场空前绝后的体验!)

一开始我还经常举着手机录像拍照,但越到后来我越觉得,一辈子能有几次能够在全场最完美的站位欣赏现场版的 Dirty Loops 音乐会呢?不用全人全心去记录,反而透过屏幕把眼前的 3D 演出变回 2D 来欣赏,也太不值得了。大声跟唱,用力欢呼,那才是现场音乐会嘛!

Trio (三个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每一个都是世界级大师的水平——键盘与主唱 Jonah Nilsson、鼓手与创团人 Aaron Mellergård、贝斯手 Henrik Linder)

演出的中间,Henrik 问了一个巡回演出每一站都要问的问题:

Any musicians? Raise your hand if you are a musician.

全场几乎都举起手来……看来 Dirty Loops 音乐果然是太宅了😂大家耳朵都很刁钻,真是为难开场的乐队了~

体会

  • 买票前担心好多,担心自己一个人像个呆瓜,担心自己太宅也没有长头发可以甩来甩去,担心自己站在人群里不知所措……事后证明这些都是傻到家的想法。自己喜欢的音乐会,去了一定超开心!
  • 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重要的事情重复六遍)
  • 现场可以照几张相,不过录像的话感觉没有什么回忆价值。千万不要在现场音乐会里盯着 2D 屏幕,不值票价!
  • Dirty Loops is the BEST!!

Bow (难忘的一晚~对了,左二是巡回演出中顶替 Jonah 的键盘手,好像叫 Chris 吧)

附:演出的歌单

Set List

中文母语者的软肋

· 阅读需 6 分钟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根据我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中文母语者有几大发音软肋,导致了特别刺耳的「中文口音」。我觉得如果进行针对性训练,很多口音的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但前提是你需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头号软肋:中文没有浊音!

啊?!中文没有浊音?「怕」是清辅音,「爸」是浊辅音,难道有语文老师不是这么教的吗?

这个错误观念,是导致一口「中文口音」的头号元凶!

来念念两个英文单词:par 和 spar。

如果你的英语发音有点基础的话,应该会念成「怕」和「s爸」吧?可见,无论是「怕」还是「爸」,都对应英文的清辅音 p

所以很多人句子开头一个「爸t」(but),就立刻把口音浓度拉到爆表了。中文里最接近浊辅音是二声的「拔」,而不是四声的「爸」——四声是最接近清辅音的声调,但中文母语者却最常用四声来「强调浊音」(例如「够」go、「度」do),结果南辕北辙。

修正方法

如果想打个快速补丁的话,发浊音的时候记得要用二声来起头,例如「拔」「毒」「格」,再(根据需要)快速扭回四声。以下是一些示例:

例词错误练习方法
 bar 
go
do

好好练习,就不会再把 good bad 念成「固的」「败的」了~

二号软肋:中文没有以辅音收尾的音节

中文里除了 n 和 ng 之外,所有音节都是以元音1结尾的。如果在念英语的辅音音节尾2的时候,不小心又加上一个元音,就会把音节尾变成一个新的音节,形成比如 at「艾」、bus「巴」这样的错误发音。

这个问题虽然超级严重,但是大多数人有察觉,所以就不赘述了。主要就是要单独练辅音的纯净发音,千万别像小时候学拼音那样,把辅音念成「拨泼摸佛」那样来学,这种教法完全不符合语言学的规则,贻害无穷。

三号软肋:中文是有声调语言

诶?这不是我们的长处吗?从有声调语言变成无声调语言,难道不是「降维打击」吗?

错~!中文的声调在学习无声调语言的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都是围绕声调进行的。比如,经常有人:

  1. 认为重音音节就是要把声调提高一点
  2. 总是把某一个单词念成一种特定的声调

可以说,一个英文句子让中文母语者来念,我都可以预测念出来的声调是怎么样的。但实际上,因为英语是「无调性」的,声调如何全凭个人喜好和语境。

你也来试试看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天天坐公交车,司机很热情,对每个上车的人都要说 Good morning。中文母语者的你,我猜估计声调会是这样的吧?

但是这个司机可以对十个乘客说出十种不同声调的 Good morning 呢!你也来试试看~

反过来,英语句子的很多不需要着重的地方,应该用「没有任何抑扬顿挫的和尚念经法」念过去——声调是保留给需要特别强调某些语义的地方用的。但中文母语者会到处加升降调。因为我们很容易误认为句子前半部分的单词就应该是升调,最后一个词都应该是降调。最后导致英文句子每个地方都抑扬顿挫的,听感非常累。

练习

尝试用不同的声调说下面的句子,加强斜体部分,注意不重要的地方不要加抑扬顿挫

  •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一般句子的默认读法)

  •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很「重要」哦!)

  •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那个不重要啦,「这个」才比较重要!)

  •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你认为这决定不重要?我「就」认为这很重要!)

  •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这个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念成的重音,因为 decision 在句尾,重音又在最后一个音节。这么念导致「决定」这个绝大多数语境下毫无强调必要的词语被莫名其妙凸显出来。)

  •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处处重音也是常犯的问题,会让无声调母语者听起来觉得特别累)

友情提醒:中文的元音与绝大多数其他语言都有很大不同

中文缺少英文里的大量元音,譬如 cat、it、bus、book3……英文里使用的元音,中文里一个都没有,这样说也不算过分。所以,学别的语言的时候,应该先把中文的元音忘干净,甚至最好有意识地练习将所有的英文元音念成跟中文里的版本不一样。如果你觉得两个有共通的元音发音,那你九成是犯了错误。

有口音其实也没大碍

话说回来,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了,也没有刻意修正过我的口音🤪主要还是因为懒,不过在这里没有太多人关心你的口音。相比之下,语言逻辑符合英文习惯4、用词地道,让沟通变得顺畅自然,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哦。

(用词地道比消除口音难多了啊!)

日语也适用

浊辅音5和母音这两点也是讲日语的时候有中文口音的主要原因。

Footnotes

  1. 元音又称母音、声母

  2. 冷知识:音节尾的英文叫 coda

  3. 別把嘴撅起来念成「k」

  4. 一个小例子是条件从句 if 喜欢说在后面,不像中文那样必须在前面

  5. 日语除了有真正的浊辅音之外,还有鼻浊音的规则,下次再聊咯~

「名侦探柯南」式的作品

· 阅读需 5 分钟

「唯一看透了真相的是一个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过于常人的名侦探柯南!

今天让我来介绍两个「外表看似幼稚,配乐却意外成熟」的动漫游戏作品吧!

Star Fox: Zero(星战火狐:零)

《星战火狐》系列是一个任天堂的较为悠久的游戏 IP。这个画风和年龄定位可以参考下面的开场动画片段:

(狐狸队长,底下的小将们是——青蛙、隼鹰、兔子。呃……他们不会把对方吃掉嘛?)

这种游戏,我肯定是不会感兴趣的……吧?(反正我从来没有玩过~)但是《星战火狐》配乐,其实到了《星战》的水平了!

比如这首 Inside the Colony——我特别喜欢这个曲子的配器:管弦乐为主的《星战》气氛,完美融合 EDM 的电声元素,再配上日本游戏常用的马力欧和声终止式和几个超级意外的转调和弦,让人血脉喷张,百听不厌:

(0:26 处的这个神来之笔,第一次听让我起了鸡皮疙瘩)

Sector Beta 的配乐,每两三个小节就来个峰回路转,木管组写得尤其出彩,戏剧张力绝对不输《星际大战》啊:

(100 秒的音乐,居然有 8 次转调!确定这是给狐狸、兔子、青蛙和老鹰的欢乐动物园配乐?)

还有,游戏开始处「训练任务」的配乐,分了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曲子都是在前一首的基础上堆砌了更多的元素,逐渐变得越来越丰富华丽的套曲。其实第一首就听起来很饱满了,但是居然后面还能再加四层,简直是一个作曲教科书式的范例!

(Training - Part 1)

*(Training - Part 2)

*(Training - Part 3)

*(Training - Part 4)

*(Training - Part 5)

学习写气势磅礴的管弦乐,《星战火狐》系列的音乐可以说是经典范例。能在年幼的时候接触如此棒的游戏音乐作品真的是有福了~

怪兽 8 号

这是我在一次长途飞行中,为了消磨时间随便看的动画片。名字倒是很忠实地反映了作品的内容:打怪兽、变强、热血(但不是高中生,而是三十几岁的可爱大叔)。除去稍微血腥的画风之外,主题的适龄人群是妥妥的中二1水平。

但是,这配乐可真的是惊为天人!我放上三首代表作品:

(这首由真乐团演奏的「相模原討伐作戦」,从作曲到演奏都有极高水准的作品。我尤其喜欢过度段落的无调性写法,和那些很有创意的弦乐滑音,要演奏齐很难~)

(「Kafka Works」由非常简单的非功能性和声技法写出来的曲子,带点夏威夷海风拂面的感觉,执行效果好棒!破音效果貌似是特意为之)

(「Kaiju Sessions 1」音高越来越随机,到后面萨克斯已经是快到瞎吹的境界了,可是 groove 却愈发难以抵挡。创意爆棚!)

我已经去日本亚马逊上买了 CD 收藏起来啦~

至于动画——很中二、非常中二、超级中二!但是制作很精良,很多日式幽默,不抱期待休闲时看看的话还蛮开心的,小推荐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配乐啊)

Footnotes

  1. 初中二年级。日本普遍认为人在这个特殊年纪的时候特别傻热血,所以「想变超人拯救地球」这样的想法被称为「中二病」。

为什么我不用行事历

· 阅读需 2 分钟

现在应该很少有人不把事情记在日历上吧?可我就偏偏是一个不用行事历的人。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因为我很懒。(懒到不愿意再多解释。)
  2. 因为我的生活很无聊。(每天早出晚归上下班。)
  3. 因为我社恐。(基本没有各种社交之类杂七杂八的安排,就是学日语、写博客、练钢琴、陪老婆孩子。)
  4. 因为我有一个好老婆。(她的行事历上记满了事情,她只要告诉我该干什么就好了。)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因为我懒、闲、宅,所以不用行事历😑

其实我想说

最近我订阅了很多对个人生产力很有思想见解的个人博主,受益良多,非常羡慕他们充实的生活。不过鉴于我目前的生活方式,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实在是缺乏。本博客肯定是写不出什么跟生产力相关的文章的。大多数主题都是一个闲得发慌的中年大叔的胡思乱想罢了。

本文也是想践行一句网络流行语:「有什么烦心事不要闷在心里,说出来让大家高兴高兴~😂」

鲜为人知的 JRPG 神作《MOTHER 3》

· 阅读需 6 分钟

「古怪、有趣,却又让人心如刀绞」(奇妙で、おもしろい。そして、せつない。)——这是《MOTHER 3》的广告语。玩完之后,我觉得如此不可思议的 JRPG 佳作没有被广为人知,实在是可惜。

音乐

为什么从音乐讲起呢?因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每一个 RPG 神作都有非常优秀的配乐,反过来配乐优秀的作品个个都好玩。因此,好音乐 = 好游戏

游戏原声

千言万语,不如音符入耳。目前可以在 Youtube 上收听整个游戏原声专辑。(一共有 250 首!)

游戏的主题曲 Theme of Love 被一个网友改编成了绝美的钢琴独奏。这是原本发布在 Youtube 上的全曲的前半段,可惜因为视频被删,后半段再也找不到了(旋律我现在还记得,哪天有时间试试看复现出来)。这段旋律第 6 小节处揪心的减和弦,完美呈现了游戏「让人心如刀绞」的主题——

游戏里最有特色的音乐是战斗音乐——少说得有十几首风格迥异的曲子,外加各种变奏的版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战斗音乐呢?因为游戏的战斗机制里包含了一个「节奏天国」的迷你游戏! 如果你的按键能跟上音乐的节奏,就可以连续攻击。一开始的小怪配乐都是规整的 4/4 拍、3/4 拍,到了 Boss,配乐就会变成加上各种神奇的节奏型和速度变化的变奏版。超级酷炫!

另外,游戏里有七个重要的「神仙」,他们的名字……居然叫 Ionia、Doria、Phrygia、Lydia、Mixolydia、Aeolia、Locria!十年前第一次玩的时候我是个乐理菜鸡。这两天复玩的时候看见这些名字,我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巧思

游戏里处处充满了让人拍案叫绝的点子。比如,游戏一开始的时候,主角在穿越森林大火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小怪物:

Yammonster (有三片绿叶子的红薯怪)

森林大火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扑灭。再次进森林的时候,会遇到这个东西:

Baked yammonster (叶子被烧没了的「烤」红薯怪,升级了~)

主角从火灾现场救出了一个小孩,两人浑身是灰。

Hot spring (哇,这里有可以回复 HP 的温泉耶!)

Out of spring (HP 全回复!……为什么有一种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感觉🤣)

还比如,游戏中的战斗采用了回合制,但是实际玩起来经常会有超强的时间紧迫感!为什么回合制还能玩出紧迫感呢?那是因为你的敌人经常会给予角色致命一击,但是角色并不会马上死掉——角色的 HP 会像家里水电表的读数那样慢慢变小。这时候你就要抓紧一切时间,在 HP 表走到 0 之前救活角色。实际玩起来可以非常紧张刺激!

想看看 HP 读数表实际如何工作?

感谢博客「廢文小天地」的友情链接~博主也写了一篇赞扬《MOTHER 3》的文章,里面有 HP 读数表的动画,还有超级搞笑的游戏过场哦!

玩过《Undertale》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一种熟悉的味道,就是游戏中处处都有那种明明很无厘头,却又细致入微的小惊喜。其实《Undertale》的作者 Toby Fox 应该是受到了《MOTHER》系列的很大影响。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并不是《Undertale》,而是他在高中的时候开发的《MOTHER 2》万圣节补丁1

情节

游戏情节脑洞大开,各路神奇的角色带着各种迷之背景加入你的冒险。随着冒险的进行,你会发现游戏一开始那个好像「牧场物语」一样无忧无虑的世界里,原来隐藏着许许多多深刻而复杂的背景。

Happybox (在猪头军入侵后的三年,家家户户装上了「仅发出怪异光芒就能让人倍感幸福」的 Happy Box……没有一句说教的游戏,却又在狠狠拷打现实世界中的荒诞)

古灵精怪的同时,这个游戏会在不经意的地方狠狠地催一把泪。明明上一刻还给人嬉皮笑脸的感觉,下一刻却对人物心境的刻画细致到莎士比亚的级别。两三句台词,就让人突然鼻子开始酸起来。

喜欢恐怖片吗😙?呃……好吧,我也不喜欢。虽然游戏整体的画风可爱搞怪,但是其中也有几个心理恐怖的场景,还有一两个地方有 jump scare……(不过游戏整体还是可爱的啦)

至于大结局……除了「百感交集」之外,我当然不会透露一个字的啦!

总之

乍一看这是一款有点莫名其妙的怪游戏,但是它拥有了一切 RPG 神作的元素:

  • 🎶 极高水准的配乐
  • ⚔️ 另类、有趣的战斗系统
  • 🎭 充满了细节与巧思的游戏场景设计
  • 🦹 有个性、有背景,让人爱得起来的角色
  • 🩷 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感动人心的台词
  • 🌎 宏大而丰富的世界观
  • 💡 对于政治与社会、环境与科技、历史与未来、亲情与大义等议题的深度思考

并且没有下面的俗套:

  • 主角立志拯救世界(呃,主角的确是要拯救世界……)
  • 将角色升级到 99 级的必要性
  • 男女猪脚的肉麻爱情
  • 最终 Boss 发表联合国大会长篇说教文

不过,这样的作品并不一定会被大众所认可。这个游戏在日本上市后反响平平,导致任天堂取消了欧美的发行计划。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这个游戏受到了小众的极力追捧后,由网友自行开发了英文翻译版。翻译的质量相当高!

下载链接

目前在 Internet Archive 上可以直接下载到英文版的 ROM 文件。根据你的操作系统安装好 GBA 模拟器后就可以玩玩看啦~

Footnotes

  1. 《MOTHER 2》在欧美发行的时候,被改名为《Earthbound》(中译《地球冒险》,注意名字里没有了「2」,导致版本号错位)。《MOTHER 3》没有在欧美发行过,不过有人根据命名规则给这款游戏起了《Earthbound 2》的别名。Toby Fox 就是给《Earthbound》开发了一个 Rom Hack。 http://www.hardcoregaming101.net/earthbound-the-halloween-hack/

日语听力会话的最佳教材

· 阅读需 3 分钟

学日语,练听力会话,最难搞的就是找素材。教材里的对话太死板,日剧动漫又有点演过头(经常喜欢用 N1 的语法😑)。最好是听点自然的日常聊天,但用词又不能太不上品……满足这一大堆条件的教材,被我找到了🥳

隆重介绍:安住紳一郎的 Podcast——《安住紳一郎の日曜天国》1

我佩服到五体投地的是,这个节目已经办了 20 多年了,非但两位主持人没换过,连节目的 BGM 和海报都原封不动。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大概也只有日本人能做到这么极致了吧。

安住紳一郎在日本算是人气顶流的播音员了,声音好听,表达清晰。关键是,他在节目里什么都聊!「照着咖啡店广告传单上人生格言生活一个月」、「日文中ん其实有八种发音」、「新干线上怎么抢座位」、「憋着大便时上楼下楼哪个更痛苦」、「蒸发自己攒了一周的汗水能不能制成盐」……内容包罗万象,但全程都用播音员级别的标准日语娓娓道来。

日本社会其实挺保守的,凡事讲究不出格。但安住さん聊起天来却有种「我行我素」的洒脱,话题尺度不小,却总能靠着幽默感和语言智慧,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一个社会准则归准则,但人内心真实的喜好可能更丰富。有时候,不那么刻意迎合主流的人,反而更有魅力,更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当然,这背后是需要极大的智慧的。

如果你也在学日语,我强烈推荐去听这个 Podcast。一千多集,根本听不完,而且每一集都超好笑,还能学到非常多教材上没有的惯用语。不知不觉,听力和会话的能力就上去了。不过,安住的语速相当快,用词妥妥的 N0 级别,可能不太适合 N2 水平以下的初心者。

为什么没放链接

节目的官网上不能直接收听,似乎必须要通过 Spotify、Amazon Music 或者 Apple Music 才能听。

Apple Music 没用过,但为什么前两个平台为什么连 Podcast 都要放一堆广告?!我还是 Spotify 和 Amazon 的付费会员啊!抗议!所以链接的话请读者自行查找吧~

Footnotes

  1. 是不是我太后知后觉,大家早知道了?毕竟这个节目都开了 20 多年了……

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 阅读需 2 分钟

这句谚语的英语版本是什么?

没有

英语世界里只有一句很像的谚语: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发光的不总是金子。)

但是意思完全是反过来的呀!我觉得这两种语言描述「金子—发光」这个关系的意思对比,完美体现了两种文化对人才问题的视角对立。

东亚受儒学影响的文化圈里,总是觉得到处张扬自己的能力是一种原罪。自己的才能发现、赏识,才是正统的幸事。俞伯牙与钟子期、伯乐识马,这些佳话都强调了「猎头」的重要性。因为赞赏这种谦虚、被动的美德,人们不得不在被埋没的时候安慰自己: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在美国的华人,尤其是英语还说不溜的一代移民,往往在这方面吃大亏。许多华人在公司里专业能力非常强,但是受语言的限制,外加从小对表达能力训练的缺乏,愣是没能晋升到管理层。可以说在美国,这个谚语应该改成「埋起来的金子是不会发光的」。

但是,有些文化里有相反的问题! 我读博士的时候经常参加学术会议,有些人的研究内容超级无聊,但是在台上说得头头是道,还把自己的贡献吹得天花乱坠。我在台下听得火冒三丈,心想:「这垃圾内容还能吹成这样,也太不要脸了吧!」然后环视一下听众席,仍然有人不住地点头……😵

怪不得美国社会里,需要有一句谚语来提醒他们——发光的不总是金子!

这两种偏差哪个更好一些?我觉得不好回答。虽然像许多亚裔那样因为不善于展现自我而错失机会,但我也没有见过光靠耍嘴皮子实现真正成功的例子。

组合一下两边的说法,我发明了以下谚语,以共勉之:

发光的金子才是好金子。1

Footnotes

  1. 读起来好像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