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4 篇博文 含有标签「音乐」

查看所有标签

Dirty Loops 音乐会

· 阅读需 6 分钟

去年 4 月的时候,Dirty Loops 乐团北美巡演来到了芝加哥。因为实在太喜欢他们了,在找不到人作伴的情况下,我还是一个人买了一张 VIP 票。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买票去看电声乐队的演出。虽然我整体上对电声乐队的音乐毫不反感,但是去听现场音乐会总感觉全是不良少年……(极品书呆子思维)

多图预警

House of Blue (演出在芝加哥很有爵士气氛的酒吧音乐厅 House of Blues)

音乐会必备

去听现场电声音乐会,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

音乐会耳塞会均匀降低全频谱的音量,而普通耳塞会过度削弱高频部分。(其实我觉得有点过度营销,实际上高频部分肯定是有损失的。但是为了听力健康还是值得的!)

由于我不知道这件事,音乐会之后耳朵听见的所有声音,自带破音效果器,睡了一晚上才恢复。

VIP 体验

音乐会的票价真的很便宜。普通票只有 40 美元,能够参与试音、提前买 merch、还能有跟他们互动的 VIP 体验票一张大约 130 美元。

参加 VIP 体验的大概有三四十人的样子。我跟旁边一个带着一个大钹片来的哥们儿聊了几句。他白天程序员,晚上参加正儿八经的乐团,还时不时出国演出的那种,是个妥妥的半职业音乐人。他是从邻州开车 6 个小时赶来听音乐会,半夜还要赶回去第二天好去上班!

生平第一次去乐队的音乐会,连基本流程都不清楚,更别提 VIP 体验大概是什么样了。结果是我买完了 merch 就走开,完全不知道买东西的时候就是互动的机会,啊~!还好经工作人员提醒,才没有错过合影的机会!

Photo (跟活人见面啦,又激动又魔幻!)

T-shirt (入手了谜之可爱动物的签名衫。后来才知道这是新专辑的吉祥物 Beagle。不过到现在还在后悔没有买黑胶唱片~😭)

音乐会开场

Dirty Loops 并不算是一个顶流的知名乐团,所以到很后来票都没有卖完。我是在开演前一个月才知道他们会来家门口演出,居然还买到了 VIP 票。不过入场以后才发现,来的人还是非常多,基本满场了~

Crowd (原本因为第一次害羞,想花大价钱买二楼 balcony 坐票的。幸亏没有买!现场乐团演出,一定是要在前面站着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啊!)

Backdrop (谜之舞台背景 My Little Pony?舞台上边的建筑装饰格调好高啊~)

音乐会菜鸟原以为时间一到,Dirty Loops 就开始表演了。其实一开始会先有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小乐队来「开场(opener)」。给这次音乐会开场的乐队叫 m.e.h.,主唱是一个很有范儿的黑美眉,声线很好。水平虽然的确 meh,但是台下给予了非常热情的支持和鼓励!(给 Dirty Loops 开场的压力应该很大吧,原因后叙~)

m.e.h. (不巧的是,开场的时候音响系统一直坏掉,主唱使了很多劲儿圆场,台下也有很多的鼓励和支持。气氛非常棒!)

正式演出开始!

音乐会从晚上 7 点开始,到了晚上 9 点,终于轮到 Dirty Loops 登台了!

虽然响起的是早就熟悉的音乐,但一直在视频里看见的 2D 乐团变成了 3D 在台上走在走去,激情演出,这种真人现场版与流媒体的体验好像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宇宙!

C (能根据我穿的衣服找到我在哪里吗?——就在全场最前排最正中的位置!第一次参加的音乐会居然就是一场空前绝后的体验!)

一开始我还经常举着手机录像拍照,但越到后来我越觉得,一辈子能有几次能够在全场最完美的站位欣赏现场版的 Dirty Loops 音乐会呢?不用全人全心去记录,反而透过屏幕把眼前的 3D 演出变回 2D 来欣赏,也太不值得了。大声跟唱,用力欢呼,那才是现场音乐会嘛!

Trio (三个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每一个都是世界级大师的水平——键盘与主唱 Jonah Nilsson、鼓手与创团人 Aaron Mellergård、贝斯手 Henrik Linder)

演出的中间,Henrik 问了一个巡回演出每一站都要问的问题:

Any musicians? Raise your hand if you are a musician.

全场几乎都举起手来……看来 Dirty Loops 音乐果然是太宅了😂大家耳朵都很刁钻,真是为难开场的乐队了~

体会

  • 买票前担心好多,担心自己一个人像个呆瓜,担心自己太宅也没有长头发可以甩来甩去,担心自己站在人群里不知所措……事后证明这些都是傻到家的想法。自己喜欢的音乐会,去了一定超开心!
  • 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一定要记得戴音乐会耳塞!(重要的事情重复六遍)
  • 现场可以照几张相,不过录像的话感觉没有什么回忆价值。千万不要在现场音乐会里盯着 2D 屏幕,不值票价!
  • Dirty Loops is the BEST!!

Bow (难忘的一晚~对了,左二是巡回演出中顶替 Jonah 的键盘手,好像叫 Chris 吧)

附:演出的歌单

Set List

「名侦探柯南」式的作品

· 阅读需 5 分钟

「唯一看透了真相的是一个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过于常人的名侦探柯南!

今天让我来介绍两个「外表看似幼稚,配乐却意外成熟」的动漫游戏作品吧!

Star Fox: Zero(星战火狐:零)

《星战火狐》系列是一个任天堂的较为悠久的游戏 IP。这个画风和年龄定位可以参考下面的开场动画片段:

(狐狸队长,底下的小将们是——青蛙、隼鹰、兔子。呃……他们不会把对方吃掉嘛?)

这种游戏,我肯定是不会感兴趣的……吧?(反正我从来没有玩过~)但是《星战火狐》配乐,其实到了《星战》的水平了!

比如这首 Inside the Colony——我特别喜欢这个曲子的配器:管弦乐为主的《星战》气氛,完美融合 EDM 的电声元素,再配上日本游戏常用的马力欧和声终止式和几个超级意外的转调和弦,让人血脉喷张,百听不厌:

(0:26 处的这个神来之笔,第一次听让我起了鸡皮疙瘩)

Sector Beta 的配乐,每两三个小节就来个峰回路转,木管组写得尤其出彩,戏剧张力绝对不输《星际大战》啊:

(100 秒的音乐,居然有 8 次转调!确定这是给狐狸、兔子、青蛙和老鹰的欢乐动物园配乐?)

还有,游戏开始处「训练任务」的配乐,分了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曲子都是在前一首的基础上堆砌了更多的元素,逐渐变得越来越丰富华丽的套曲。其实第一首就听起来很饱满了,但是居然后面还能再加四层,简直是一个作曲教科书式的范例!

(Training - Part 1)

*(Training - Part 2)

*(Training - Part 3)

*(Training - Part 4)

*(Training - Part 5)

学习写气势磅礴的管弦乐,《星战火狐》系列的音乐可以说是经典范例。能在年幼的时候接触如此棒的游戏音乐作品真的是有福了~

怪兽 8 号

这是我在一次长途飞行中,为了消磨时间随便看的动画片。名字倒是很忠实地反映了作品的内容:打怪兽、变强、热血(但不是高中生,而是三十几岁的可爱大叔)。除去稍微血腥的画风之外,主题的适龄人群是妥妥的中二1水平。

但是,这配乐可真的是惊为天人!我放上三首代表作品:

(这首由真乐团演奏的「相模原討伐作戦」,从作曲到演奏都有极高水准的作品。我尤其喜欢过度段落的无调性写法,和那些很有创意的弦乐滑音,要演奏齐很难~)

(「Kafka Works」由非常简单的非功能性和声技法写出来的曲子,带点夏威夷海风拂面的感觉,执行效果好棒!破音效果貌似是特意为之)

(「Kaiju Sessions 1」音高越来越随机,到后面萨克斯已经是快到瞎吹的境界了,可是 groove 却愈发难以抵挡。创意爆棚!)

我已经去日本亚马逊上买了 CD 收藏起来啦~

至于动画——很中二、非常中二、超级中二!但是制作很精良,很多日式幽默,不抱期待休闲时看看的话还蛮开心的,小推荐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配乐啊)

Footnotes

  1. 初中二年级。日本普遍认为人在这个特殊年纪的时候特别傻热血,所以「想变超人拯救地球」这样的想法被称为「中二病」。

YouTube 精彩钢琴演奏收藏贴

· 阅读需 2 分钟

古典乐遇上爵士即兴和金属架子鼓,这么厉害的演出,门票居然是免费的!

(Nyango Star 也太大力神了~)

Peter Bence 改编并演奏 Michael Jackson 的 Black and White。这个荧幕表现力和编曲真的是大开眼界,把钢琴的使用发挥到了新层次。 (版权原因必须要去 Youtube 看原版才行)

Son Yeol Eum 演奏 Nikolai Kapustin 的 Eight Concert Etudes, Op 40 No 6/7/8,细腻程度让人不由摒住呼吸。

王羽佳弹 Stravinsky 的 Petrushka。她……比较需要符合她人设的曲子,否则效果堪忧(好像现在进步多了)。恰好这首曲子本来的意境就是机械人偶加疯癫式的舞蹈,所以我感觉是个绝配!

我对肖七「侵略主题」的理解

· 阅读需 6 分钟

偶尔翻到我在 2024 年 5 月 3 日写下的一小段迷你日记:

今天上班路上听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结果猝不及防地被侵略主题的黑暗震撼到一个人在车里失声痛哭。

终于认识到,​有些古典乐真的很不适合小孩子。那种黑暗和阴影,可以摧残人的心灵。

我觉得即使自己的理解并不一定「正确」、「权威」,至少它直击到了我的灵魂,所以我决定还是把我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侵略」主题

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大半辈子都活在「伟大的慈父」斯大林的掌权时期。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离奇的高产,居然写出了十五部交响曲(其他音乐家早就死了1)。其中标题为《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曲,写于 1941 年二战期间,描绘了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第二年,他就靠这部作品拿到了斯大林奖一等奖。

第一次听肖七之前,我读到不少关于第一乐章中那段著名「侵略主题」的介绍。大致就像维基百科(繁体版)写的:

這段(指「侵略」主题)是由小鼓重覆奏出兩小節長的節奏所主導,在整個發展部中,小鼓的節奏從沒有停頓過(全個段落小鼓手共奏這節奏動機超過一百次),這個小鼓節奏代表了對列寧格勒步步進逼的德國軍隊。各樂器分別奏出一段長二十小節的重覆旋律樂段(另外两小節小鼓過場),並且加入不同的演奏手法,例如第一次只是長笛的獨奏;第二次則是長笛和單簧管的呼應;及後又有主調伴奏,銅管樂模仿空襲警號等等,重覆旋律樂段共有十二次,而最後一次重覆,銅管的最強奏中帶到再演部……

疑惑

但是当我真正听到这段主题2响起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却是:「这哪里像『步步进逼的德国军队』啊?」

(这是「侵略」主题第二遍重复。我调大了 24 分贝,原曲这里还是极弱,几乎听不见。)

大调音阶,轻快明亮,一开始简直人畜无害、天真无邪。哪个作曲家会用这种调子写敌军?就算是从远处走来,也不至于这么正气凛然吧?

真要描写邪恶侵略,难道不应该是这样?

(其实这段文革抗战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插曲《鬼子进村》就是改编自肖七「侵略」主题)

发展

主题第三遍重复依然很轻,但低声部明显不协和,让阳光轻盈的旋律底下透着一丝不对劲。

接着,肖斯塔科维奇突然改变了重复格式。这么刻意的设计,作曲家一定是想要表达什么吧。

(很奇怪,双簧管和低音管突然开始一唱一和起来。这跟侵略有什么关系?)

音乐继续推进,那段轻快的旋律从单线条逐渐扩张成卡农堆叠,不经意间刺耳的高低声部开始滋生。一种潜移默化的邪恶悄悄长大、盘根错节地缠上来,等到主题转至阴暗的小调,张牙舞爪露出真面目时,一切已经晚了。我仿佛看到恐怖片里的小丑面具——狰狞又荒诞,恐惧瞬间炸开。

(未对音量作调整。虽然一开始很轻,但是最后音量会拉满!跳转的话要注意~)

尤其是侵略主题接到下一个段落的那个音阶(上面片段 7:09 处),最后一个强音落在了极度黑暗的减和弦。其实这个音符早被之前的进行暗示了,可当它真正响起时,我还是被那种猝不及防的绝望击穿。

理解

这个一开始天真无邪、光辉正义,最后把人压迫到窒息的是什么邪恶力量呢?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年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斯大林的独裁

尤其是第四遍重复:童谣般的简单旋律,被双簧管和低音管一唱一跟,乍听像是小孩学语。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有独裁倾向的政权在试探着做服从性测试3吗?

正因为人们的忽视、纵容与服从,独裁的势力才不断蔓延、壮大,直到扎入骨髓,长出绝望。我之所以觉得结局如此黑暗,并不是因为人们抵抗暴政失败。

恰恰相反:

人民才是一开始助长独裁火苗的薪柴。

肖斯塔科维奇真的是一个旷世奇才。如果我猜得不离谱的话4,他在接过斯大林奖奖状的那一刻,心里应该爽翻天了吧!

It's me!

Footnotes

  1. 因为第九交响曲魔咒

  2. 这里用的是伯恩斯坦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版本: https://youtu.be/hR37aTd8mMM

  3. 参见臭名昭著(但意义深远)的米尔格伦权力服从实验

  4. 一开始我还挺怕自己过度解读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不过后来发现我的确没有过度解读😅